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04年12月23日 10:04     点击数:

发表于: 2004-12-23 10:04  点击:3227

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12月2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各条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也是1998年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又一次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采取网络视频会与集中座谈会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开幕式采取网络视频会的形式,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各省、区、市教育厅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设立分会场;开幕式之后,各地、各校分别召开研讨会;然后,各地派代表到北京集中讨论,交流认识和意见;最后,举行网络视频的闭幕式。采取这样的形式,主要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干部和教师参加会议,直接了解会议的精神,共同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加强教学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思路,开创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会上印发给大家的会议主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就是根据这个主题起草的,希望大家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这份主文件将作为2005年的1号文件下发,以指导高等学校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主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主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举措是: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
  根据这次会议任务,我主要谈三个问题。
 一、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是党和人民赋予高等学校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学校寄予厚望,广大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殷切期望,广大青年学生有强烈的成才渴望,政府和群众花了那么多精力,那么多财力和那么多感情,把孩子送到高等学校,就是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质量上去了,学生成才了,人民群众就满意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也就得到满足了。因此,各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回顾过去六年,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是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开创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超过19%,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1998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8万,而今年招生超过430万。也就是说,在短短的六年里,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翻了两番。这些成就举世瞩目,让国外同行感到十分惊讶和不可思议,认为我们创造了奇迹。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在提高,学术水平在提高,国际地位在提高。比如,2003年高校科技经费比1996年增加了5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和我国签订学位学历互认协议;我们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大学校长论坛,40多个国际顶尖大学的校长参加了论坛,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变化给予高度评价。这几年的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成效最明显、积累经验最丰富的成功探索,这不仅为我国本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为发展中国家如何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经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当然,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改革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这次历史性跨越,也自然要面对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克服面临的困难,坚定信心,继续前进。
  应该看到,高等教育在前一个阶段快速发展过程中,质量情况总体上也是好的。教育部党组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促进发展过程中把质量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1998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4号文件,就加强教学工作明确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我们还先后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展“高等学校名师奖”的表彰奖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建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质量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各项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保证了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党组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作为高等教育工作重点,列入《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以此更加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主动服务社会的方向;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中的中心地位。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几年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 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 “八字方针”、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重要体现。我国高等 教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坚持“八字方针”,就必须一方面继续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同时要把握好高等教育发展的节奏;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尤其要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我们要将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重视规模发展,转向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由于教学工作在提高质量中处于突出地位,因此,在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尤其要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 展的根本需要,更是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机:召开这次会议、制定这个文件的重要原因。
  当然,我们在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及其所取得的成绩时,还必须正视当前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一是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教学管理相当薄弱,三是教学改革急待深入。的确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教学工作、教学质量重视不够的状况,在某些地区、某些高校,轻视教学工作,忽视教学质量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八字方针”,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花大力气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继续推动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实现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重点转移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都必须增强质量意识,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针对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要切实加大教学投入力度;针对教学管理相对薄弱,要不断强化教学管理;针对教学改革不够深入,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真正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财力投入到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上来,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本科教育,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几个重要关系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战略的、长远的高度出发,真正处理好诸多内外部关系。在这里,我着重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角度,谈当前应该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实力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
  三年前,教育部党组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指导方针,这是高等教育领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它的基本的思路就是:一方面,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前进中所有问题的关键,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快速发展,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另一方面,又必须把握好发展的节奏,解决好怎样发展的问题,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重视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一系列矛盾。我们的经济建设强调五个协调,对教育战线也有几个方面的协调。就发展而言,必须重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当前,要特别注意提高质量,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抓好。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不要一谈到工作重点的转移,就造成一种误会,把以前的工作否定了。我们强调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是否定前一阶段的工作重点,那个时候的工作重点是正确的;下一阶段根据形势发展实行工作重点的转移也是正确的。因此,我想特别强调四点认识:第一点,就是在前一阶段里,高等教育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是十分英明和及时的;第二点,就是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规模还要持续发展,但是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第三点,就是在过去六年快速发展过程中,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第四点,下阶段我们的工作重点要放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使质量更好。我认为,这四点认识就是以一种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四点认识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食方面就是在扩大规模上,我们要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在提高质量上,我们要看到前一阶段的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下一阶段我们还要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辩证法,不能因为现在。强调发展的节奏而全面否定前面的发展,也不能因为现在重视质量而一把前面的质量说得一塌糊涂。
  对于人才问题,中央去年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要实现现代化,面对国际竞争,关键在人才,在于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世界上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希望,最终还是看这个国家人才的多少和素质。就我国的高等教育来看,一方面现在的毛入学率才19%,离现代化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素质很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很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从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必须靠教育的发展。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坚决不能动摇。
  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数量和质量一直是辩证统一的。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我国车前一阶段也面对了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但是我们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处理得更好一些,因此国外说我们创造了奇迹。这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这么短、投入这么少、发展这么快,是一个奇迹;二是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保证了质量,也是一个奇迹。
  要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高等教育的规模还要进一步发展,质量还要不断提高。明年我们开始制定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按照这个纲要,高等教育规模还要有一个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也要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也必须是一个高质量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关系,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扩大规模必须优化教育结构,在“量”变的同时追求“质”变,这里所说的“质”变,主要是通过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投入更多精力、更大的财力加强教学工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来实现的。
  第二,正确处理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统一性是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高等教育的统一性是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性质所决定的。高等教育的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服务上。高等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根据这一宗旨,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社会服务,都应统一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上来。只有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这才是最好的高等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有价值的高等教育。其次,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来说一就是要统一到党的教育方针上来,统一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上来,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统一到为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上来。第三,对于高等学校专门人才培养规格来说,应有基本质量标准,也就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学历教育的学业标准。这就是高等教育的统一性。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首先,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来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建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其次,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有类型和层次之分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培养不同层次、不周类型和不同规格的专门人才。第三,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也要多样化。这些因素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要有多样化的发展。这就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化。
  我们应该看到,在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统一性是多样化基础上的统一,多样化则是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从社会需求和国家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定位,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要求等方面,既要体现其统一性,又要有表现出多样化。比如,在社会需求方面,高等学校应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这是国家和社会对所有高等学校提出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但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都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再比如,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以及培养方法上,首先要符合国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根据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各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以及培养方法上,又应该是很不一样的。多样化归根结底就是要求高等学校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科学、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求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但是这个自主权拿到手以后,学校的科学准确定位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在统一性与多样化这个问题上,无论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领导,以及广大教师,都要深化认识。
  高等学校要认真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强调统一性并不是束缚手脚、限制发展,鼓励多样化也不是放任自流、无序竞争。而处理二者关系的关键,就是高等学校能否准确判断和把握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我们既要防止因重视多样化发展而忽视办学的基本规范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又要防止因追求统一性而带来的“千校一面”和盲目攀比。各高等学校都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即:达不到国家统一要求的高等学校就不能算是合格的高等学校,但高水平的学校肯定不只一种类型,更不只是一种模式,实际上各高等,学校完全可以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办出高水平。这就是高等教育统一性和多样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正确处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大学阶段是青少年 学生步入“成年人”转型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确立 的重要时期。因此,处理好“成人”和“成才”的关系,对高等学校 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今年,教育方面有两件大事,一是上半年党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8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年还要开一次这样的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文件,两次召开工作会议,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大家一定要摆正成人和成才二者之间的关系。
  “成人”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等学校是知识的殿堂,育人的场所,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使命就是将那些家长怀着殷切希望送进校门的学子,塑造成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良好品德、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人才,输送给社会。
  “成才”就是要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大学生,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毛主席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叫做“学生以学为主”。教学工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一种基本手段、主要渠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持:学生在学期间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好本领,掌握真才实学,否则就无以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未来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就必须把既“成人”又“成才”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二者不可偏废。“成人”的境界决定“成才”的水平,要“成才”首先要“成人”。
  近年来,高等学校普遍进行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这一实践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就是确立了知识、 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观。因此,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 展,注重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看作是既“成人”又“成才”的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我始终认为,高等学校应该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顶天立地有本事”也可看作是“成人”与“成才”的具体体现。“顶天”,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激情,有坚定正确的方向;“立地”,就是能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善于团结合作,具有艰苦朴素的作风;“有本事”,就是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当前,在教学改革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成人”与“成才”的辩证关系。
  第四,正确处理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速度很快,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强烈的挑战。我刚才说到问题的时候,提到教学管理非常落后,非常薄弱,问题相当严重,这句话也许说重了一点,但根据我所走过的学校和看到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二是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而我国的高等学校,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科学管理的水平,与先进大学相比的确有很大差距。在现阶段来说,要特别强调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中国有句老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定要规范管理,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必需的。
  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强调从严治教非常必要,特别是对学生进一步严格要求,坚持严师出高徒。从严治教符合中国国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在这个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良好的传统,理应继续发扬光大。现在有一种论调说我们创新性不够,就是因为我们管得太死、太严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认为“严”与“活”不是对立的,“严”的对立面是“松”,“活”的对立面是“死”。所以我们要把对应关系找准了。讲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在今后一段时间,教学上要特别强调从严治教,强化管理。我们要把教学工作搞好。
  然而,仅仅强调管理也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改革和创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和创新,要解放思想、百花齐放、敢于开拓、不断进取;改革和创新就是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坚持素质教育,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管理的角度而言,改革和创新特别要注重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要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处理好规范管理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就必须坚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规范管理不是抵制改革,规范管理也不会妨碍创新。真正的规范管理是有利于改革、保护创新的;真正的改革创新也是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的。规范管理是深化改革的基础,是巩固改革与创新成果的保障;改革与创新又是规范管理的不竭动力,推动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机制的形成。改革和创新要符合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的实际,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规范管理也要体现时代精神,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因此,我们强调和坚持规范管理,同时反对固步自封、墨守成规;鼓励和提倡改革创新,同样反对不切实际、浮躁盲从。规范管理和深化改革、教育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都是为使高等教育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方面是完全可以很好统一起来的。只有处理好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就是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
  总之,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这些重要关系。我想这些关系是我们在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都会碰到的。把这些关系进一步提到思想认识的高度上来,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将有利于我们解决好教学工作当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有利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教学工作要有新局面,教学质量要上新台阶。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在行动上真抓实干,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工程”。希望各部门和各高校一起来落实,还要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到“质量工程”的实施中。今后一段时间,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要重点抓好抓实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切实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经费投入是衡量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的“试金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的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就是看教学经费投入落实的怎么样。长期以来,我国以较少的教育经费支撑了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本科教育。今后,要想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更高的教学质量,一方面要求坚持勤俭办学,另一方面就是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首先保证增加教学经费,保证生均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保证每年教学经费总额度不低于当年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学费收入总和的20%,保证各项教学经费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希望各级政府都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核定新的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标准,确保招生规模扩大后教育经费、事业费在及时、足额到位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各高等学校还应根据本校实际,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投入力度。特别是实践教学经费要大大增加,以缓解实践教学的困难。
  4号文件下发后,在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次会议的主文件在教学经费的要求上比4号文件还要高一些,要求教学经费投入再多一些。今后,我们每年公布一次教学状态数据,每五年进行一次教学评估,都把教学经费投入作为一个指标。教学经费不达标,学校的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如果想达到优秀,投入的教学经费必须高于这个标准。
  第二,强化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首先,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各高等学校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对于那些制度不够健全的高等学校,一定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尽快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规律和本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次,高等学校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对教师要从严管理,讲课是教师的天职,因此,必须从制度上规定和保证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避免因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过多而干扰正常的教学工作。我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师,还有很大的潜力,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自觉地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对管理人员也 要从严管理,要加强服务意识,促使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管 理和教学服务中来。对学生要从严管理,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学生 就是要以学为主。另外,我们还要加强教学管理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仍然是当前加强教学工作重要方面,我们要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要在巩固原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如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方法,要建立大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要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和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究知识的创造 过程,较早地参与科研。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要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相结合,将书本知识、理论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根本意义在于高等学校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所以,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要将毕业实习和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相结合,建立大学生预就业的机制。
  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培养人才,专业口径要进一步拓宽,专业目录中的专业种数要进一步减少,为适应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本科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大学生就业针对性。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专业审批权下放以后,各高等学校更要注意规范新设专业,慎重设置目录外专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投入到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
  英语教学一定要突破。第一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主要工具,英语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加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第二要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我认为,作为高等学校最大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作为整个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可以为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此同时,要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推进外文教材的使用。
  第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给本科生上课的教师素质越高,教学质量就越有保证。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应该特别注重质量。
  要有激励和约束机制让教师们投入教学。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如何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将教书育人不仅简单看作自己的职业,而是当作一种崇高的事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使他们真正从教书育人中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约束。我历来认为制度是很管用的,要从分配制度上向那些讲课多、讲课好的教师倾斜。对于那些不好好教学的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下课”,应该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给本科生上一门课。青年教师要从事助教工作。当前,各高等学校必须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监督机制。
  我们要鼓励名师上讲台,要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承担讲课任务。对于那些教学工作出色的名教师、名教授,要大力表彰。教育部设立了“教学名师奖”,其目的就是为了表彰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也建立优秀教师表彰机制。
  第五,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短缺是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教育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在这方面,我国正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建设,广泛共享。抓优质资源建设首先要重视教材建设,现在的优质教材不多,因此,我们要抓精品教材建设,并推荐给大家使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广大教师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编写出版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
  抓优质资源建设还要抓优质课程建设,我们要建设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重点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共享平台。我们还要庐陕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高校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等优质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领域和共享范围。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主要依赖信息化手段。我们要把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教学信息化上来。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促进教学信息化建设。
  第六,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实践育人,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类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等尤其重要。但是,当前的实习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这个环节。中国的本科教学在世界上虽然是先进的,但是也有不足,就是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必须要加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习环节。要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和管理办法。要重点检查实习经费落实、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
  我们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一要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特别重视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高等学校的科研实验室要向教学开放,教学实验室要增加开放时间,这样才能给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条件,给大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各高等学校下大力气巩固和加强现有的各类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要积极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的问题上要大大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为高等学校建设大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各高等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拓宽实践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
  第七,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质量是生命线,我们要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做好质量的保障监控工作。为加强对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但仅有一个这样的中心还很不够,我们通过内外部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评估制度的建立,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当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定期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实践证明这是保证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要通过教学工作评估,把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育管理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这是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要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并将有关数据对外公布;同时每五年组织专家组进校评估一次。我们要将评估结果和各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将评估结果作为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等有关工作的主要依据,将来还要跟拨款联系起来。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评估。
  我们重视评估工作,但坚决反对过多过繁的评估,教育部将进一步统筹、协调针对高等学校的各种评估。
  第八,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学风建设对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高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必须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乐于奉献,对学生充满感情、认真负责;鼓励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刻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我始终强调学生还是要刻苦学习,这应该是中国学生的一个优势。一方面我们要减轻学生负担,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因此而走到另一个极端。要从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校风对教风和学风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的传统文化和学术风气对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各高等学校要继承和发扬本校的优良传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诚信的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杜绝考试舞弊。同时,学校也要讲诚信。我在这里特别说一点:现在马上要评估,评估是要讲诚信的,坚决反对弄虚作假的事情。
  同志们,今天我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强调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第二就是在工作重心转移中要处理好四个重要关系,第三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次工作会议开得活跃一些,对于主文件,希望大家认真地一条一条讨论,修改得更好。使这份文件在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中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推动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18 ©    联系电话:0431-8516601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